close

scusate_se_esisto-620x350.jpg

艾瑪華森近來在面對沸沸揚揚的袒胸議題,做出了「女權主義的目的在於給女性更多選擇的自由」的回應。其實在父權體系這個文化系統之下,不自由的又僅僅是女性?舉凡與性別二元建構有所衝突的,都會受到社會有形或是無形的批判,甚至連男性自身,也被性別的框架給限制住了。而這也是我喜歡《我的型男老闆》的原因,單看劇情簡述時以為這是一部談女性職場壓迫的電影,而後隨著劇情的推進,情節輕巧地帶出所有人都可能在父權結構下受苦這件事,就如本片在中國的譯名-《人艱不拆》,人生已經如此地艱難,有些事就不要拆穿。

但不拆穿真的是好的嗎?社會學家亞倫強森(不是帥帥快銀亞倫強森)提及,男人之所以身為性別壓迫系統中的主導性別卻也在受苦,原因在於其擁抱父權體制,這個位置讓他們有好處,但也必須付出代價。片中員工隱藏自己的性向、喜好、有孕之身、甚至是髮量,為只了迎合蠢笨的胖子老闆,其中戲份最多的,就是那個為了隱藏自己是同性戀,強迫自己每天性騷擾女主角莎琳娜的沃波尼,在此,胖子老闆儼然就是父權的化身,服膺於他可確保職場的優勢位置,而與其悖逆的就藏在檯面下私密化,保持「正常」,以策安全。

foto-scusate-se-esisto-7-low-1_orig.jpg

職場上的隱藏自我還可以說是為了生存,那家庭呢?平時頗為做自己的法蘭奇,在兒子來訪時,想出的是佯裝有伴侶、有一個正常的家庭,好以給他安全感。面對這樣的爸爸,兒子也清楚他戴上的假面具,但又不想要給予他正面肯定,卻又無法直接拆穿,於是只有說些「還可以」、「沒怎樣」的中性詞彙,看似冷漠,卻蘊含著小孩的細膩心思(話說那場兩人慌張得要死藏畫的戲,兒子表情木然兩眼直視前方硬是沒看到的樣子真是笑死我)。

movie_016016_194451.jpg


電影開場即以不到五分鐘的長度介紹了莎琳娜的求學過程,年紀越增長,生長的小鎮人口就越少,說明了此地的人口外流/生育率低落的問題,而這點在後頭也與性別議題悄悄地連接起來。男女之間的經濟關係本是互相依賴,但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工業化將女性的社會經濟價值給抹煞了,上位的優勢者享受著好處,下位的人勞動卻未得到應有的報酬,也就是剝削。於是我們可以看到,老闆的秘書為了工作似乎沒有結婚,但卻還是在公領域「兼」做類家務的雜事,身處父權違建中的她不知如何解套,只能將這樣的角色當作宿命論,還騙自己這樣做是因為開心,忽視自己其實也有選擇走到台前的權力和能力。

35395_orig.jpg

金融海嘯過後,資本主義重新受到檢視,打破玻璃天花板被視為一帖經濟良藥,至少今日已不只一次看到「公司領導階層的性別多元化與獲利能力」相關的研究報告,雖然性別平權是否真能解困經濟難題還需要時間證明,但金融體系確實需要典範轉移,當他國已開始反思與正視性別與經濟的結構性問題,也無怪乎在歐盟國家中兩性平等指數敬陪末座的義大利,會落入經濟率退與人口外流間的惡性循環了。而莎琳娜雖然精通多國語言,學歷驚人,專業也是一把罩,回義大利後卻只能做個打工仔,若非她對歸鄉有強烈的執著,在自由經濟體制下於海外勢必會有更好的發展,這不又活生生是個外流的人才了。

另外,貫穿全片的專案項目「Chilometro verde」在片尾面臨公共區域改建為商場的危機,這終於踩到莎琳娜的最後防線,捅破那層窗戶紙,讓老闆知道自己有多荒唐,鬼遮眼似地看不出他才是專案設計人,透過「Chilometro verde」,也暗示所有的問題其實還是應該回到人性本位去思考,而非金錢掛帥,若一味貪利,那不過就是在重蹈覆轍。

Raoul-Bova-Paola-Cortellesi_980x571.jpg

在女性主義已走至第三波的今天,若還是以早期基進女性主義或是自由女性主義的思維去談論,實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,很開心看到這部電影不從單一角度去討論性別議題,能更大面向地看到他者處境,而且重點是,片子真的很好笑!男主角光出場就笑翻我,又很帥,還很能耍白癡,也許是在台灣引進得晚(2014年的電影在台灣於2016年發行),因此片商宣傳規模不大,但著實是部有深度又有趣的好電影,帶給我很開心的100多分鐘。

arrow
arrow

    makiyiju1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