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403609786_1.jpg

很難忘記看完《再見瓦城》時的複雜感受,劇情的震撼、畫面跟音樂帶來的渲染力,還有對電影中敘事留白的探求渴望。於是之後立馬又找了趙導的前作《冰毒》來觀賞,並一併購入了書籍《聚離冰毒:趙德胤的電影人生紀事》

《再見瓦城》是國片,演員是台灣人,但演出的是在緬甸男女在泰國打工的故事,嘴裡講的語言乍聽不是中文卻跟中文有幾分相似,這種又遠又近的疏離感,讓這個故事有種魔力,會讓人想要再知道故事的細節多一些。《冰毒》的情況則是相反過來,相對於在商業上突破的《再見瓦城》,以及少了林強的配樂,《冰毒》的消化難度高了不少,但在閱讀《聚離冰毒:趙德胤的電影人生紀事》之後,整部片感覺像是被重新注入了血肉一樣,整個鮮活起來。

1420706890-792432914_n.jpg

故事講述,家中收成不好的男主角想要靠做其他生意賺點外快,和父親四處奔走借錢不成,最後將家中的牛抵押給親戚,借了一台摩托車,遇到從中國回來給爺爺送安老衣的三妹。三妹嫁到中國是因騙婚,既有機會回緬甸便也沒打算回去,於是便和男主角兩人做起了運毒、販毒的生意。

《冰毒》本身的故事並無戲劇化的起伏,但每個場景背後都是個故事,「安老衣」、「電話」、「蘋果」、「機車」,這些場景中的符號都有著在地時空背景的特殊意涵,而看了書之後,才知曉原來這些也都是導演的人生經驗。 

Ice-Poison_web_3.jpg

書中第一個讓我感動的篇章,是「安老衣」。安老衣是生前準備的壽衣,將死之人穿上後,靈魂方可回鄉得到依歸,是項移居緬甸華人所保留下來的雲南傳統(不過根據書中所說,這個傳統在雲南已斷根),透過三妹千里迢迢地將安老衣從雲南送到緬甸的舉動,可以感受移居異鄉的華人對原鄉的心繫。而電影背後,在緬甸長大的趙導,為了拍片從中國入境緬甸,沿途感受的,就是祖父當時從雲南遷徙的路,兒時聽的故事和眼前的情景交錯,爺爺的異鄉是他長大的原鄉,眼前的異鄉則是爺爺掛念一輩子的原鄉,葉落歸根、慎終追遠等詞彙道盡華人對尋根的重視,數典而忌忘祖,可異鄉和原鄉的定位誰又能說得清。

電影中有許多彷彿是紀錄片般的對話長鏡頭,透過這些對話,讓觀眾一窺在經濟全球化下,邊陲小國的緬甸青年面對貧困生活的出路。挖玉、出國打工都是青年脫貧的路子,但當中處處都是陷阱,挖玉極有可能染上毒癮、挖到後也免不了老闆的剝削;出國不但處處需要花錢疏通、還會買到假護照或是遇到惡質仲介,好不容易出去了,毫無保障的非法勞工身分,如果吃了悶虧也只能摸摸鼻子回鄉。在電影裡,這些是背景故事,但在書中,卻都是一個個的人生,看得叫人格外心涼。

icep001.jpg

青年面對時代洪流尚可奮力一搏,遲暮的老人能做的也只有隨波逐流了。導演的大公,也就是在電影裡飾演男主角爸爸和女主角祖父的老爺爺,在拍攝臨終那場戲後,竟流露出就此離世也未嘗不可的念頭。回想前頭一篇篇的章節,細數大公的後生晚輩,吸毒的吸毒、私奔的私奔,引用趙導的話,「大公所有人生該有的指望幾乎成空」,電影裡那些不成句不成章的,原來才是最讓人無力的。後來導演要離開大公家前,大公悄悄地要求孫姪兒為自己拍張遺照,讀到這裡,對大公個人的人生悲涼所生的愁苦,已遠大於對經濟結構的怨懟。 

觀影時心中有一疑問,甫回鄉的三妹,怎麼入手毒品如此容易?原來毒品在緬甸社會的功能角色,已日常得超乎我的想像,書中也花了相當篇幅闡述緬甸人對於販毒的態度,那彷彿是套國王的新衣,不說破對大家都好,尤其背後黨商政軍勢力交錯,又豈能怪當地人縱身於毒品產銷的結構中。

1821834_1.jpg

圍著毒品打轉的社會秩序,也造就富貴險中求的觀念和恃強凌弱的生態,「理」字永遠和權錢同一陣線。去年曾經在一個場合見到趙德胤導演本人,很帥!完全不意外他會在國外被誤認成梁朝偉。但在書裡看到的趙導照片,卻都有點像流氓。導演提到,每每回到家鄉拍片,都害怕被人找麻煩或是勒索,為了讓自己看起來不好欺負,總會蓄意不刮鬍,氣勢上也要強起來,面相也自然有了改變。實在很難想像家鄉之於導演是一個怎樣的存在,尤其是在台灣多年後的回望。

電影最後一顆鏡頭,那頭黃牛讓人看見食物鏈最底層的任人宰割,既震撼又難過;但電影背後的故事,卻是讓人很有希望的。電影工業動輒幾億幾千萬美元地砸錢製作,但《冰毒》以打游擊似的拍攝方式、百萬元的極低成本完成,在上映前就靠著版權費回本,不但讓導演躍上國際,也靠著令人安心的投資報酬率集資,完成規格大幅提升的《再見瓦城》,即便這不該是常態,卻也何嘗不是一股對電影工業的反動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冰毒 再見瓦城 趙德胤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kiyiju1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