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01.jpg

有時不知道要看什麼書的時候就會去聽聽瓦基的「下一本讀什麼」,之前在知道他是台積電員工的時候就覺得很佩服,在如此操勞的工作之下為什麼他還可以做 podcast 還可以看書寫文章?看到他出書了就很有興趣!

先講感想,這本書很容易閱讀,尤其在講述一些生產力觀念的時候,可能因為不用翻譯的關係,很可以直接進入腦子裡記住那個概念(個人常常在看一些商管翻譯書的時候有一種「我看完了,我大受震撼,但我記不住」的狀態)。

再來是他提供的方式很很容易開始,可能自己是個對寫作有興趣但常常有續航力不足情況的人,在閱讀的過程中,似乎就慢慢對該如何為自己打造一張耐力賽菜單有了想法。

以下是閱讀筆記,取自對於書中特別有感的部分

 

為什麼經營自己很重要

1. 人生是場長期遊戲,需保持動力
當我們身為領薪水的僱員時,我們的工作通常是被指派任務,因為完成的是老闆的事,所以能力的價值是跟老闆的所需相關,自然成長的腳步會跟著老闆的規劃走。此時的「成功」驅動力來自於外在,很容易因為達標(像是考過某種檢定、完成一場馬拉松)或挫折(聽不懂更高段位的人在說什麼)就放棄。但若我們的生活態度模式是在特定領域持續學習,然後對別人產生助益的同時,還能和世界建立起互利的橋樑,這場遊戲就能走得更遠。

2. 自己才是跟自己相處最長的人
之前看到一個影片,是 Papi 醬在陸綜《我家那閨女》和好朋友聊天時說的,雖然那時他們在聊的是生小孩的話題,但放在工作上來看也很適用:他覺得對人來說是有一個排序的,自己大於伴侶大於父母大於子女。後面三者的排序我還沒想清楚,但人最重要的是自己我很認同,自己才是自己要相處一輩子的人,若不好好經營自己的時光,只會讓別人來染指你對生活的安排。就如同書中所提歐巴馬蜜雪兒在《成為這樣的我》的名言佳句,「如果你不先站出來定義你自己,別人很快會用不精確的定義為你代勞。」


微型目標是目標的最小單位

1. 什麼是微型目標
長期目標讓腳步踏實,生活就此有了導航;短期目標讓我們檢視時間與精力有沒有投入在關鍵活動時間上,那比關鍵活動更小單位的節點就是微型目標,微型目標不會是一個很龐大的計劃,他們通常很微小,而且成敗與否僅憑自己的力量即可掌握(像是原子習慣的作者每週兩篇文章寫了三年)。

2. 每天做一點小事
長期目標是一場長跑,微型目標就是每一天穩步前進的步伐。以前對浪費時間不會想太多,就連躺在床上看手機一整天都覺得很充實能量滿滿!想想應該是生完小孩之後,滑手機這件事已經沒有休息的感覺了只會覺得罪惡感,看電影又沒時間看劇又要重新認識人物好麻煩,生活真的有一種摸著摸著就過去的感覺。有感於如此渾渾噩噩以後會後悔,我開始每天都發一篇 IG 紀錄生活,這種每天完成一件小事的感覺挺充實,尤其在持續了近半年後會讓自己比較有自信,原來自己還是有能力去調節時間的。

3. 不要讓完美主義耽誤了開始
之前看過一本《拖延心理學》,裡面提到人之所以拖延的原因之一是完美主義作祟,因為想要做得完美而遲遲無法開始,另一個角度來說,也是合理化自己之所以不出色的原因:沒有做出很棒的東西是因為還沒有開始,還沒開始是因為還沒準備好。而這個章節的一句話給了這個心態很好的突破口:“我們不一定要很厲害才能夠開始,而是要先開始才能變得厲害”。「持續」才是成功的關鍵,做完的 60 分比 100 分的半成品還有價值。至於在寫作這件事上面需要持續多久時間,書中也綜合分析給出一個數字:三年,三年是一個幸運的創作者開始展露頭角需要的時間。但如果我們能夠抱持著原子習慣的作者寫作心法:「我寫作的對象只有一個,就是我自己,我只寫我自己有興趣的東西。」我想對於有心筆耕的人應該能夠更長遠地持續下去。

4. 微型目標的複利檢視:北極星指標
若微型目標是為了督促自己持續創造內容價值,那麼北極星指便是為了讓努力量化,檢視微型目標所產生的複利能否推動北極星指標的成長,如此才能讓我們離長期目標越來越近。書中的例子是《原子習慣》的作者,將訂閱電子報人數設定為他的北極星指標,因為電子報無需透過平台演算法,也不需要是平台會員就可以訂閱,是最能直接將文章送達讀者面前的工具。即便新工具類出,不免也會在各個平台張貼文章,但最終也是會將這些觸及到的人流導向最終的北極星指標-電子報訂閱數。

 

結語

瓦基求學路上成績優異,進入台積電後表現也出色,不管怎麼說就是個聰明人,這本書是他閱讀許多經典書籍後親身去實踐,再以自己的方式述說的心路歷程,對我來說含金量極高。或許本書沒辦法帶來快速又有效的粉絲吸睛數,但若是對寫作有興趣的人,不妨將作者視為一個「盤點對象」,學習他採用的框架、目標設定方式和一些工具,勢必會對沒有頭緒的生活和想法有一些方向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kiyiju17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